盡管印尼員工阿斯古爾并不了解“一帶一路”倡議是什么,但他清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者的青山園區對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改變。“這里的收入養活了我的家庭,我已經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
六年前,在“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省摩洛哇麗(Morowali)縣巴活多比(Bahodopi)鎮,電燈、電視、手機這些現代社會的尋常物,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不見蹤影,唯一有現代色彩的是兩輛舊摩托車。
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山集團”)園區成立之后,小鎮居民開始發現生活發生了巨變,用上了電,電燈比漁火更璀璨。
青山集團是一家誕生于浙溫州的不銹鋼企業,20年前又從上?;氐綔刂荻蝿摌I。2016年,青山集團成為溫州首家營業額超1000億元的民營企業,2018年達2265億,列世界500強第361位。
2013年10月2日,在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旗下的上海鼎信集團與印尼八星集團簽署了合資設立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下稱“青山園區”)的協議,成為中國印尼重要的商務合作項目。
根據規劃,占地面積2012公頃的青山園區,將成為全球產業鏈最長的大型不銹鋼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總人口6萬人以上的大型制造業重鎮。
不過,在開創之初,青山園區開發公司面對的只是一片荒地:沒有電、沒有水、沒有房屋、沒有道路,建設園區所必備的“七通一平”(給水、排水、通電、通路、通信、通暖氣、通天然氣或煤氣、場地平整)都無從談起。中國開發工業園區的模式和經驗,在這里毫無用武之地。
作為青山園區首批印尼員工,阿斯古爾(Akurullah)對初創期的園區特別深刻,“以前這里大多數是屬于森林區域,什么都很不方便,從這里到最近的縣城需要三個小時的路程。”據了解,如果沿著太平洋海岸線坐快艇前往,則需要五個小時。
青山工業園區中方項目負責人表示,青山園區的重要經驗就是“不能照搬中國國內的工業開發區開發模式”。百廢俱興,一切需要自力更生,青山園區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發電廠、凈水處理和排污處理系統,修建了碼頭和機場。
在建設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青山園區開始同時招商,將產業鏈上優勢互補的企業吸引入園投資,共同投資,共擔風險,抱團發展。同時,依靠當地員工,迅速適應了印尼的勞動用工環境。
在一片荒郊野嶺從零起步,青山園區為何僅用了五年多就迅速成型,青山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前曾對外談及,重要的外部原因之一是中長期融資能迅速到位并運用。
在園區項目伊始,青山園區就得到了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國內的政策性銀行和國有中資銀行的中長期資金支持。
隨著園區建設的逐漸推進,尤其是不銹鋼項目陸續投產之后,匯豐銀行也在該園區項目上和青山開展了多項合作。由匯豐銀行印尼分行為青山園區設計了差異化的貸款結構,包括貿易融資項下流動資金貸款和應收賬款等業務,為其解決了貸款擔保的問題。匯豐成為和青山在印尼園區項目上合作的第一家外資銀行。匯豐中國副行長兼工商金融主管方嘯介紹,雙方的合作亦基于此前與青山集團總部合作打下的基礎。匯豐中國大宗商品融資團隊根據青山集團的整體產業布局,迅速為其確定了整體授信的基調,除了印尼,還包括印度、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三地。
經過六年的建設,如今園區直接就業的印尼員工達3.5萬人,間接帶動幾萬人從事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推動了當地工業化。青山園區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鎳礦開采冶煉和不銹鋼產業基地,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早期重要成果。
青山園區印尼員工埃維娜(Elvina)的朋友曾問她,為什么她從印尼首都雅加達那家發展很穩定的公司,來到那么遠的地方工作。“在原來的公司,我的職業生涯已經沒有什么提升的機會,青山工業園不一樣,為員工提供很多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幫助員工發展和成長,這正是我所需要的。”劉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