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的事業從最初只能在近海執行任務,跨越到具備全球執行任務的巨大轉變,佇立艦首的海外勇士,守候著孤獨,也守候著全球化的未來。”國家電投海外公司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盧岸健在小詩中如是憧憬。
常駐巴西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海外公司”,SPICOverseas)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盧岸健,對此或許會產生共鳴。
三年前,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潮之中,國家電投集團開始實施跨國經營戰略。2016年1月6日,國家電投海外公司正式成立,作為國家電投集團實施跨國經營發展戰略的平臺,進行重大海外項目開發、投資和資產運營。
2017年4月,以太平洋水電巴西公司為支撐,國家電投海外公司以最低溢價成功中標巴西第九大水電站圣西芒(SanSimao)水電站項目,成為中巴產能合作的典范。
圣西芒位于巴西的巴拉那伊巴河上,處在巴西電力負荷中心地帶,1978年投入運行,是巴西聯邦政府組織的四個水電資產特許經營權招標中最大的一個,建成之后最終總裝機容量最大可達268萬千瓦。
2018年5月10日,國家電投海外公司完成了交割過渡期的所有準備工作,正式接管圣西芒水電站,實現了電站的平穩過渡和自主運營。2019年10月,圣西芒完成月度發電量10.24億千瓦時,創下近五年月度發電量新紀錄。
由于巴西與中國相距遙遠,收購圣西芒水電站,需要協調前后方、國內外多個團隊。在盧岸健看來,國家電投海外公司猶如一支遠征軍,在遙遠的南半球開展了一場遠洋作戰。
彼時,中國的電力公司對于海外市場的關注點還沒有落在巴西市場,在巴西還沒有跨國經營的實戰經驗。自從中巴經濟走廊開通之后,巴西才漸漸成為中國企業的“出海”熱點之一。
在圣西芒水電站項目的競標中,國家電投遇到了來自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勁敵,競爭非常激烈。
據介紹,國家電投黨組對圣西芒項目非常支持,同時也對其中的潛在風險和相關的備案進行了充分論證。
基于三峽集團之前對巴西電力市場的了解,前方的市場嗅覺加之后方的穩健支援,在全球協作的機制和平臺之下,國家電投海外公司的投標策略明確,競標節奏忙而不亂。最終,國家電投海外公司聯合浙能集團、中葡基金、中拉基金以高于最低投標限價6.5%的投標價(溢價率為四個標段最低)中標了圣西芒水電站的特許經營權項目。
國家電投海外公司財務總監李輝透露,中標后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法律、技術、財務等符合要求的合規資格文件,需要協調方方面面,非常不容易。比如,為了及時拿到相關部委的批件,還安排專人跟蹤進程。
對于國家電投海外公司來說,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要在兩個月之內籌齊23億美元的投資款。“這是在資源和資本約束之下的項目,對于我們來說如同踩著鋼絲行走。之前也沒有成功的商業案例作參考,要在限定條件之下尋求最優解。”盧岸健表示。
對于“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會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和考驗,需要在陌生的投資環境中,完成從貸前盡職調查、銀團信貸會議審批、融資協議談判簽署、信貸條件變更直至最后落實首次放款條件等一系列工作,需要落實諸多放款前置條件,還要克服多項政府審批、項目用地審批、海外貸款審批、相關政府機構的權益轉讓同意函和出具相關證明書等難點。
共同參與了圣西芒項目的匯豐中國副行長兼環球銀行聯席總監張文杰對此深有體會。在匯豐內部,亦同樣采用了聯合作戰的模式。“我們內部有一種全球客戶經理模式,并在26個主要市場設立了中資企業海外服務部。涉及跨境項目時,由客戶和項目所在國的團隊合作,為客戶提供基于通盤統籌的一條龍服務。”張文杰介紹。
在圣西芒收購戰打響后,張文杰團隊也同樣切換到無時差的無縫銜接工作模式。“經常是巴西的同事休息了,國內的同事又接上了,通過協作配合實現跨境業務能力的最大化。”
最終,在雙方的通力合作下,圣西芒項目的融資方案既有巴西特色又適合中巴兩地市場。
由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良好的國際評級(穆迪A2/標普A-/惠譽A),融資方案合理,其銀團貸款及后續發行的債券均獲得多家國際著名銀行的踴躍參與和認購,圓滿完成了融資。
“圣西芒只是一個起點,國家電投海外公司要讓種子生根發芽,在當地建立生態環境,促進管理和文化融合。”盧岸健表示。
據了解,根據國家電投的戰略部署,海外公司將充分發揮太平洋水電平臺優勢與圣西芒電站的輻射效應,繼續通過優質資產的并購,實現重點項目突破,加速拓展全球戰略布局。
張文杰認為,廣泛的國際參與,有助于“一帶一路”建設向更多的海外企業敞開大門,實現互惠共享,對工程、項目設計、專業服務以及許多相關行業的全球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汪浩